光明日報7月1日刊登的通訊報道《山海攜手 圓夢小康——記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》在福建引起強烈反響。《福建日報》等省內主要媒體都對全文進行轉載,東南網等網端媒體開設了專欄和留言板塊。當地廣大干部群眾表示,由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親自指導、親自設計、親自推動的閩寧扶貧協作,20多年結出了豐碩成果,更在閩寧人民心中播下了友誼的種子、開出了鮮艷的花朵。今后,大家要繼續以如海般的豪邁、如山般的堅韌,續寫閩寧合作新篇章。
早在閩寧結緣之初,福建農林大學便參與閩寧對口扶貧協作。福建農林大學校長蘭思仁擔任福建專家服務團團長,先后10多次帶隊前往寧夏固原調研。“讀了《山海攜手 圓夢小康》這篇報道,我倍感親切,倍感振奮。”蘭思仁說,福建專家們把對固原人民的深厚感情化作巨大的工作熱情、責任與擔當,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六盤山區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中來。大家常常一到固原就馬不停蹄地開展工作,每天工作到凌晨,候機室、飛機、汽車上都是專家團隊的辦公場所。他說:“今后,我們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,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不斷振奮精神、鼓足干勁,持之以恒地以科技助力固原‘四個一’林草產業,努力將其打造成為新時代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樣板項目,為推動東西部協調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應有的貢獻。”
福建省羅源縣委常委、政法委書記林家樞是福建省第六批、第七批援寧掛職干部,也是閩寧協作24年來,第一位連續兩批在寧夏掛職的干部。“4年援寧掛職生活,拓寬了我的視野,增強了我的能力,錘煉了我的作風。”林家樞說,從寧夏回來后,自己對困難群眾的感情加深了,對西部干部的理解增進了,對西部多了一份牽掛。他表示:“《光明日報》的報道讓我重溫那段難忘而又充實的歲月。閩寧團結協作之橋給我們留下的精神力量,始終催人奮進,讓人受益終生。”
銀川市通益石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藝強是福建安溪人,他深刻感受到東西部協作帶來的“化學變化”。1998年,年僅21歲的陳藝強,身上懷揣著向親戚朋友借來的3萬元錢來到銀川。目前,他所在的寧夏海峽建材市場已經是寧夏最大的建材市場。“這篇報道讓我產生了深深的共鳴。”他說,24年來,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持續努力帶來了歷史性變化,福建的援寧干部帶來了全新的開放理念、務實的經驗、先進的技術、雄厚的資金、造血的模式,幫助許多寧夏人民群眾致富奔小康。
福建省婦聯副主席陸菁曾擔任福建省第十批援寧工作隊領隊。始終情牽閩寧合作的她告訴記者,日前,閩寧兩省區婦聯簽訂《2020年閩寧婦聯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合作交流協議書》,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簽訂《閩寧合作資助貧困女生項目協議》,兩省女企業家協會簽訂新一輪合作框架協議。她表示:“我們要以更大決心、下更大力氣打造閩寧扶貧協作升級版,繼續走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前列,幫助寧夏貧困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,與全國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。”
“讀了報道,閩寧合作奮力攻堅戰貧的感人故事也讓每位電力援藏人員深深觸動,振奮了身在高原的拳拳赤子心。”林志雄是國網福建電力對口幫扶西藏林芝的一名員工,正在積極參加國網福建電力對口幫扶林芝“三區三州”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電網建設。他說,一定要大力弘揚閩寧合作“接力攀登”“敢于犧牲”的精神,在脫貧攻堅,民族團結的道路上努力奮斗,用實際行動詮釋八閩兒女的責任擔當。(記者 高建進)